第165頁(第1/2 頁)
回去時,衛氏又給裝了小半車的回禮,有半數是崔二孃帶來的禮,再有幾大袋農家土產,不貴重,但崔二孃家在鎮上,這些東西平日裡一應都要花錢去買的,又是好一番謝。
柳漁再見陸承驍是五月初六,芒種。
陸承驍和八寶來幫著栽稻,同來的還有葛安和小丫兄妹二人,這是昨日就跟著陸承驍到了縣裡,今天天不亮就往仰山村趕的。
葛安今天把從前那一身舊衣翻出來了,準備跟著柳家人一起下田幹活去,而小丫,說是能幫柳漁洗菜,雖則一進了內院就被那隻已經長到了成人巴掌大、會四處跳的棕色小兔憨包兒吸引住,腳都挪不動了。
柳家院裡,十幾年也沒似今日這般熱鬧過了,等一行人都下了田,柳漁才開始準備今日的飯食。
栽稻講時令,不能慢了遲了,所以農家趕在這時候,家家都是把飯送到地頭去吃的,沒有誰會回家吃飯休息一個時辰。
衛氏今兒也下了田,柳漁就攬了做飯送飯的活計,陸承驍是這時才發現,光一個仰山村就不知多少兒郎盯著他心尖尖的姑娘。
而因著陸承驍來得委實勤快,仰山村關於柳家可能已經給柳漁說親的說法也是甚囂塵上,不知碎了多少顆剛萌動的心。
柳家田地不多,又有陸承驍主僕來幫忙,兩天也就幹完了,柳漁自此開始專注做起衣裳來,衛氏裁剪刺繡不行,可縫衣裳的針腳還是很好的,農活不用她忙了,就幫著柳漁一起做衣裳,兩人一起,總比一人要快,第一批六套成衣在五月十六便由柳晏平送到了長豐鎮崔二孃繡鋪中。
相對貴價的衣裳,柳漁本以為在長豐鎮能賣,卻不會賣得特別快,只是她怎麼也沒想到,僅是三天,第四天上午巳正,崔二孃鋪子裡的一個繡娘便到了仰山村,打聽到柳家來,給柳漁和衛氏帶來了六套成衣就全賣出去了的訊息。
柳漁和衛氏招呼她內院坐下,上了茶水瓜子,衛氏道:「快,喝茶歇歇,這樣遠的路妹子怎麼過來的?」
那繡娘確實渴了,灌一口茶水道:「乘船來的,才有這麼快,到你們溪風鎮下船,路不熟,僱了輛騾車過來,你們家倒是好打聽,兩進院子,好找。」
衛氏直說辛苦她了,讓她喝茶。
「一路都是船車,也沒什麼辛苦。」那繡娘放下茶盞就與柳漁說起她那幾件衣裳賣出的情況來,道: 「我們東家把姑娘做的那套茜色裙衫掛在了鋪子最醒目位置,只要往鋪子外經過都能瞧見那套衣裳。頭一天就引來十幾人進店看那款衣裳,可惜,大多聽到一貫二百錢就只能搖頭了,不過其中五六人都在鋪子裡選了相似的面料,要求仿著那套裙裳定製了一身,第二天來了一位姑娘,實在喜歡,咬著牙一貫二百錢也買去了,另有一套杏色裙衫,也有人看中了想要買,可上身那裙裳小了些,便付了定錢,請姑娘再給做一身一樣的,我們東家這回讓我過來,就叫我帶了那姑娘的尺寸來。」
說著從袖中摸出一張紙遞給柳漁,道:「詳細尺寸都寫在這了,東家收了五百文定錢,請姑娘照著尺寸做一套,下一趟送新貨時一起送到鋪子裡去。」
怕柳漁不知道成衣定製這一行的規矩,道:「不好太遲,我來之前因為要等著另幾套衣裳賣出去,已經耽誤了兩三天,最多再五六日吧,儘量就把貨送到。」
柳漁點頭應下,看了看那單子上的尺寸,很快似看不懂一般移開了眼。
前世在留仙閣倒是有先生教識字,可現在的她,論理應該是不識得字的,眼下自然不能看懂,還需要一會兒請衛氏或是家裡兩個兄長誰幫忙看一下。
想著這也有些麻煩,還是應該早點兒讓自己開始「識字」。
衛氏卻沒留心這個,急問那繡娘,道:「這是其中一套,還有五套呢?是怎麼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