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第1/2 頁)
張鶴警告道:「你們若是想要斷手斷腳,儘管放上去。」登時便嚇得他們縮回了手,不敢去碰。
張鶴又仔細地叮囑了那些僱工,告訴他們用一段時間便得停下來,還教了他們如何將裝穀粒的木鬥拆卸……
而她的脫粒機之名一夜便傳遍了清河村,每日都有人到她的田中圍觀它是如何運作的,更是有些人家已經按捺不住,旁敲側擊地找她借脫粒機,他們的理由倒是簡單:「我家僱不起人幫忙,若是有這農器,便能省下許多功夫了……」
脫粒機是第一次派上用場,張鶴無法保證是否會出什麼問題。且每一日用完後她都需要僱工搬回去給她檢修,她便暫時無法出借,為此許多人都十分遺憾。
隨著脫粒機的運用,而張鶴也有意將稻穀的石數控制,眾人便發現張鶴的一百畝田,共產了四百石谷,平均每畝已經達到了四石!有些人將此歸功於脫粒機減少了稻穀的損失,也有些人則一如既往地認為是張鶴的谷種的緣故。
不管他們是何種想法,都是張鶴的目的之一,她並沒有像往常那般將產量控制在三石五斗,一來是為了讓眾人意識到脫粒機的重要性,二來也是為了日後她無需再將一部分的糧食藏進系統中。
只要她慢慢地讓產量增加,來找她買谷種的人便會一直源源不斷。她的目的自然不在於賺錢,而是為了讓防止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後,優質常規稻的產量下降。
只要她的優質常規稻一直都對外輸送,再從四石慢慢地增加至四石五斗、五石……甚至是七八石,只要她還活著,或是系統仍舊存在,幾十年內要做到讓家家戶戶都有餘糧自然不成問題。
她也不去考慮她身死後的問題,畢竟生產水平提高後,糧食的產量自然就能增加,且有土豆和紅薯,百姓溫飽已不成問題。至於朝廷賦稅那方面的事情,便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文還沒那麼快完結啦_(:3」∠)_而且預存文為了確保不斷更要存夠字數才會開。
第112章 主事
連著下了六天的大雨後, 天氣終於見晴, 只是下過雨後既悶熱又潮濕。張鶴在正屋前的院子裡搭了木架再種了些爬藤植物讓它們遮出了一塊納涼的廊廡, 以及將鞦韆吊椅也遮住, 以便她們平日裡在此盪鞦韆。
不過自從她造出了「脫穀機」與提升了稻穀的產量後,到訪的人便更多了。以前來的都是求教土豆種植方法的商賈, 或是農戶,而如今找她買谷種的與借「脫穀機」甚至是買「脫穀機」的人都有。
張鶴與夏紀娘都擔心隨著到訪的人變多, 張鶴見的人也多了, 便會增加別人發現她是女兒身的機率。每逢此時張鶴便有些記掛石青與邱三, 畢竟她完全可以將這樣的事交給他們去做。
石青在四月的調令文書下來後,便去了江州當錄事參軍。江州是中州, 錄事參軍也不過正八品, 比他之前的從九品縣尉升了一品三階。若他在任期間也能有如此政績,三年後該是調往上縣為縣令,再三年或七年才會調入中央的衙門。
在石青臨別前, 張鶴與他洗塵,還送了他一本抄錄的土豆種植書冊與一袋土豆。石青問她道:「清安便不曾想過為此書立名嗎?」
「不過是一些心得, 不值得命名。」張鶴道。
石青笑著搖了搖頭, 道:「清安傾注了這麼多心血試種、栽培、傳習於世人, 不若便叫它《土豆傳習錄》,待我到江州後,定要在江州引種,再命人抄錄此書傳於後世,讓眾人知道這是清安的所為, 便不會忘記你的功勞。」
張鶴隨和地笑了笑,她並不在乎這些,不過倒是贊成石青所說的,若是官府能將這本書冊傳播開來,相信眾人便無需親自上門請教如何種植了。好在江州離撫州並不遠,石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