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 制度為何下不去(第2/2 頁)
道:“這話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制度也制定得越來越多,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制度越多越複雜,大家應付了事的可能性就越大,人浮於事,制度浮於人,增加的時間成本沒有辦法轉化成實效,這是最讓我們痛苦的問題。”
“李總你已經看到了問題的關鍵了。”周至說道:“藍天陽光集團在改制之前,面臨的也是相同的問題,制度制定了一大堆,但是真到落實的時候,卻落不到人上,甚至連最必要的監督都是一紙空文。”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是一種病,是病那就得治,立刻治,而不是積小病成大患。”周至說道:“而在舊體制下,很多本來屬於不正常的現象,卻變成了‘約定俗成’,變成了‘老規矩’,這無論如何都是不合適的。”
“制度壓實不下去,不外乎三個原因。”
“首先就是制度本身的問題,是否超過了制度執行者本身的能力?比如一個人每天需要八個小時才能完成自己當日的工作,現在還要讓他增加兩個小時編寫技術文件,那麼這份技術文件,毫無疑問將會流於形式。”
“其次就是監督的問題,要是這份技術文件寫出來了,但是沒有任何的複檢機制,核對機制,評價機制,考核機制,寫得好的和寫得差的一個樣,寫得認真的和敷衍了事的一個樣,那麼這份技術文件,毫無疑問還是會流於形式。”
“第三就是每一層制度參與者的態度問題,要是從上到下,所有人對這項制度都是牴觸的,反對的,那麼工作同樣推行不下去。”
“所以我認為要是知道了一項制度推行不下去,或者說流於形式,那麼我們就需要立即將之翻檢出來研究,找出它的問題到底發生在了哪個環節上,然後及時進行最佳化和整改,而不是拿一項新的制度去粗暴地覆蓋它。”
“要是覺得基地的制度已經多且嚴密了,只是存在人浮於事的問題,那就應該成立一個委員會,專門重申這些制度,聽取大家的合理化建議,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將它落實到位。”
“我們在幫助藍天陽光集團引入ISo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曾經發現過一件很能夠說明問題的事件。”周至講道:“根據藍天陽光集團的《資訊化機房管理制度》,機房所用的電源,必須是雙路輸入保障,機房必須匹配機房電氣化圖紙,必須定期巡檢,必須定期進行模擬應急演練。”
“然而當我們拿著這個制度在藍天陽光集團進行真正的模擬應急演練的時候,只斷掉一路電源,整個機房就全部斷電了。”
“幸好只是一次電源切換演練,之前機房的各種裝置都事先關閉,資料都做好了備份,要不然遇到真斷電,搞不好就是一場技術事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