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5 頁)
一個文士,此人身材瘦長,很是謙和,讓人一見易生好感。
太史慈忽然轉過頭,朝著身邊這文士問道:“子羽兄,你真要繼續南下,前往劉揚州處嗎?”
此人正是先前為劉封所舉薦,劉備所徵辟的青州士人是儀。
是儀乃是北海郡營陵縣人,曾名為氏儀,後經孔融勸諫而改為是儀。
其實主流觀點是認為孔融嘲諷是儀,而是儀因為畏懼孔融而改名。
可劉封卻有不同看法。
他覺得這很可能是一個讓人遺憾的誤會,使得孔融和是儀這對知己成了千古笑柄。
孔融在漢末,素為道德楷模,孔融讓梨,兄弟爭死,都讓孔融的美名傳播天下。
這樣的一個人,會突然去取笑嘲諷是儀的姓氏,這就非常奇怪。
更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是儀居然會當即改名。
要知道是儀這個人可以剛正不阿留名史書的,歷史上在孫權豢養的瘋狗酷吏典校郎呂壹瘋狂咬人的時候,許多名臣重將都瑟瑟發抖,不敢抗衡。
唯有是儀,在呂壹再一次誣陷他人的時候,站出來說出了真相。
當時孫權大怒,幾次三番的逼問是儀,可想而知這份壓力有多大。
哪怕孫大帝再怎麼落魄了,也絕對不是區區孔北海所能比擬的。
可是儀卻始終堅定不移,甚至不惜用全家性命擔保,使得孫權感嘆道:“使人盡如是儀,當安用科法為?”
況且是儀剛正不阿的性格並不僅僅是僅有這麼一次。
在著名的二宮之爭中,是儀作為魯王的太傅,卻忠誠於國家,上書三四次,直接說明孫權偏心魯王的嚴重後果,請求孫權尊重太子。
這樣一個人,居然會畏懼孔融一句玩笑話,甚至不惜背祖忘宗的改名,這實在是很奇怪。
不過結合到兩個字的含義,劉封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東漢是一個讖緯橫行,玄命大行其道的時代。
而氏字不但民字少一,是為民無上也,而且氏字還有崩的含義在內。
當時全國能用崩字的還有誰?
自然是當今皇帝。
而是字則截然不同,是一個妥妥的美字,不但有剛直不阿的含義在裡面,字形更是極好。
程昱夢見雙手捧日,而被曹操認為是自己的心腹,賜改名為昱。
那是字同樣也是日在頭頂,以頭扶日,所謂“日在頭上”是有事君之相】,那這是字妥妥的也是美字。
孔融讓氏儀改名為是儀,這不就和曹操讓程立改名為程昱如出一轍嗎?
也正是這個原因,剛直不阿的是儀才會如此順從的改換姓氏,因為他明白這是孔融的一番好意,而且孔融也是正確的。
只不過是儀雖然得到孔融的欣賞,卻並不受孔融重用,這其實在孔融這裡也不是第一回了。
是儀旁邊的太史慈,不也是現成的例子嗎?
聽見太史慈的問話,是儀卻是雲淡風輕的調侃道:“子義此行,乃是如鳥上青天,當大展雄才,揚名海內。儀卻只是中人之才,為政處事也唯忠勤二字,即便留下,也無甚用處。”
太史慈卻是正色答道:“子羽兄何出此言,只要是兄願意留下,慈定當嚮明公全力舉薦是兄。”
太史慈這話是出自真心,他和是儀是在孔融那認識的,本來也只是泛泛之交。
只是他這次南下的途中竟然又遇上了對方,於是便結伴而行。
兩人在路上閒來無事,便談天說地。
太史家可不是普通的豪強,人家祖上也有過千石大官的,是真正的官宦之家。
太史慈自然也熟讀經書,研習兵法。
和是儀的一番交流之後,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