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第4/5 頁)
說,凡是描述風土人情及外邦地理分佈的,都稱為風土記,而在描畫尚不熟悉的風貌時,則稱為異物志。
“其中有幾l幅名作我只聽過,也未曾親眼見過,可供你參考,似乎叫做《王會圖》,還有,《西域諸國入供圖》。”
魏漁說罷,還是搖了搖頭。
“精力有限,你自己考慮。”
沈遙凌聽完也是一臉茫然。
即便是鴻臚寺有這些資料,她一個無關路人,又如何能夠隨便踏足,更遑論開啟人家大門,堂而皇之地要求人家拿出珍貴書畫給她欣賞。
難道這些部分只能空置了。
其實,她要寫的也並不是什麼正式的文章,只是要用來說服父親的材料而已,確實不應該花費太多精力去強求細枝末節,糊弄糊弄也沒什麼。
可是,沈遙凌不想糊弄。
更何況,若
() 能豐富這些資料細節,她的說服力就會大大提升,甚至有可能,父親不僅不會拒絕,說不定都要誇她幾l句了。
雖知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有些事情並不能一味強求,但沈遙凌心中還是難免掛記。
再次向魏典學道謝之後,沈遙凌心神不寧地同他拜別。
臨走前,魏漁起身送她,手心不自覺輕撫著一個木雕小象。
沈遙凌眉眼乖乖地,溫聲道:“老師再會。”
又彎腰點點那個小象的腦袋:“明天見。”
說完裹上厚厚的圍脖戴上暖兜,一搖一擺地出門。
魏漁微愣,定定在原地站了會兒。
直到院門闔上,才拿起小象,放到面前端詳,沉默須臾。
“聽見了嗎。”
栗色的眉眼稍彎,指腹撫了撫小象的頭頂。
魏漁對著手心的小木雕說話,像是主人疼愛著真正的寵物一樣。
“有人跟我們打招呼。”
沈遙凌轉身合上院門,正要離開。
餘光卻透過晃動的竹枝,瞥見了什麼。
後院的臺階上落滿白雪無人去掃,獨獨有一塊是乾淨的,好像有人在這裡待過一樣。
奇怪。
老師為何只清理後院的這一小塊。
沈遙凌晃了晃充滿學識的沉重的腦袋,不再多想,走出小巷爬上馬車。
-
這幾l天整理資料有些辛苦,睡得也格外沉。
翌日一早,沈遙凌被推醒了,揉揉眼睛,看見若青有些慌張,說是母親找她。
能有什麼事情?
沈遙凌不解,洗漱一番後隨著若青來到母親院中。
母親也正用早膳,手邊擺著一封故牒。
看見她來,沈夫人放下瓷勺招手叫她過去,並將故牒遞來。
“這是官府今早發來的,特特點名找你。”
官府下故牒找她?
沈遙凌狐疑地掀開一看,先被上頭的徽紋晃了眼。
這,這不是,鴻臚寺?
她昨日還在唸叨,怎麼今天就找上門。
沈遙凌心中閃過狐疑,接著往下細看。
上面意思大概寫著,寧長史在鴻臚寺辦公務,記起來昨日落了一枚重要令佩在沈三小姐這裡,煩請沈三小姐送到鴻臚寺來。
長史在大偃是對佐官幕僚的統稱,寧澹一直受陛下吩咐辦事,與幕僚相類,這個寧長史這應當是指的寧澹。
她與寧澹昨日確實見過,可不曾見過什麼令牌。
沈遙凌不動聲色收起故牒,點點頭朝母親道:“知道了。”
沈夫人沒說話,慢慢拿著溼帕子擦手,抬眸悠悠看著女兒轉身遠去的背影。
沈遙凌叫來昨日乘的那輛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