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2 頁)
石文化遺址,位於武落鍾離以東,清江河谷的峽谷臺地上,這個面積僅70平方米的遺址的發現,使《世本》中的有關描述得到了驚人的證實。
從香爐石遺址中出土的器物來看,這幾乎就是對史書記載的形象化再現。巨大的卜骨,大多用巨魚的鰓蓋骨和龜甲雕刻。這種魚卜骨在其他同期型別考古中尚未發現,為香爐石所獨有。這從另一方面展示出史籍中早期巴人生存的漁獵環境和&ldo;俱事鬼神&rdo;的遠古景象。
從巴人的發展軌跡看,對於他們,遷徙同戰爭一樣,同樣是生命中的主題。從古至今,清江一直作為長江的支流存在,但時間的漫長,卻使一些故事變得模糊不清。在以往的許多考古認證中,位於三峽以下的湖北宜都的清江與長江交匯處,被認為是早期巴人進入長江的地方。這個推證被後來的一些事實推翻。古代長江的水量比今天更大,山體滑坡時常發生。即使到了今天仍多激流險灘。在遙遠的時代,舟船簡陋的巴人如何逆流而上,並穿過兇險的三個大峽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溪位於瞿塘峽以東三十多公里的地方,今天的大溪已是一個乾涸的河床。專家帶著我們沿乾涸的大溪而上。大溪在古代通往清江,並與清江連線。這在史籍中已有明確的記載。古代大溪與長江平行流向,它穿過長江與清江的分水嶺而進入恩施境內。史書記載的廩君沿鹽水之地遷徙,直到公元5世紀,清江以上到恩施尚可通航。春秋時,巴楚相爭,巴的兵力時常出現在湖北枝江,松滋,江陵一帶,就可證明巴人是沿大溪入清江東下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