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在隨後幾年出版的《銀河英雄傳說》裡,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用大量篇幅,具體地描寫了類似的戰鬥堡壘‐‐伊謝爾倫要塞。單是&ldo;要塞&rdo;這個名稱便體現了它的固定性質。這也是一個球形人造星球,有六十公里直徑,內部隔為數千層。可以養活兩百萬官兵和他們的三百萬親屬,有學校、醫院、運動場、淡水廠和人造森林,構成一個五百萬人的自給自足的大城市。
要塞的表面由超強度鋼、反光鏡,結晶纖維和特種陶瓷製成,共四層,形成不可擊破的裝甲。而它的主炮‐‐雷神之錘則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單發武器,一次發射可以毀滅一百艘戰艦。靠著內部的人工生活環境和食品製造系統,伊謝爾倫完全自給自足。小說發展到後面,它甚至可以成為了個獨立的小國‐‐依謝爾倫共和國的基礎。
更大的奇觀,要屬拉里尼文在《圓環世界》裡描寫的外星人太空城了。八百年以後,人類已經能夠進入宇宙深處。他們發現,有一顆遙遠的恆星,它的光芒被週期性地遮住。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個星系的文明種族建築了直徑一億五千萬公里的環形太空城,這個直徑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圓環的模樣象一個車胎,恆星正在它的軸心位置。&ldo;車胎&rdo;和恆星之間,建造了一批用來吸收恆星能量的&ldo;陰影方塊&rdo;。每個&ldo;陰影方塊&rdo;長250萬英里、寬100萬英里,它們由一根超級繩索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內環。它們吸收的能量完全可以供太空城使用,透過間斷地遮蓋恆星,還可以在太空城裡形成晝夜效果。
這個&ldo;車胎&rdo;本身內徑也有一百九十萬公里,相當於地球赤道長度的四十倍。整個表面積則是地球的300萬倍!即使光線繞環星一週,也需要一個小時!環星某處內表面有一個被小行星擊出的&ldo;鼓包&rdo;,高達八千公里,被探險家稱為&ldo;上帝的拳頭&rdo;。環星內部是空的,環星製造者建造了許多&ldo;夢幻樓&rdo;,它們是可以自己飄浮在空中的機器城市。不過,當人類和其他星球的探險家來到這裡時,環形太空城已經被廢棄。這些&ldo;夢幻樓&rdo;摔得到處都是。
第二節:體能放大器
透過機械放大人體功能,也是科幻作家們喜歡的一類題材。和前面作講的&ldo;人機合體&rdo;不同。在徹底的人機合體中,人的身體被大範圍切割、拼接、改造,並且不可剝離。而&ldo;機器輔助體能放大器&rdo;則是在不改造人體的情況下,將人體神經活動時發出的微量電流輸送到機器中進行操縱。這樣作,並不是要去改造人體,而是省去了按鈕、手柄等中間環節。使人和機器結合得更緊密。
冷戰時代的科幻名篇《火狐》中,蘇聯人製造的最新型米格戰機便可以將駕駛員的思維訊號直接轉化成作戰指令。海因萊因的《星艦部隊》也使用上了類似構思。如今,這樣的人機結合雖然還沒有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裡見到,但我們在電子遊戲廳裡,卻可以見到許多類似的場面,只不過那種合體感覺是虛幻的。
在成龍的近作《燕尾服》中,一套間諜用燕尾服成了影片的主要線索。穿上它,人們的打鬥能力倍增。在《海精靈》(宋別離著)中,從純水裡練制的&ldo;水膜衣&rdo;塗在身上,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第三節:天幕
&ldo;天幕&rdo;也是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裡的人工奇蹟。建立&ldo;天幕&rdo;的動機,一般是為了擋住強烈的宇宙輻射。美國作家大衛赫爾的《天幕墜落》就是&ldo;天幕&rdo;題材的代表作。由於臭氧層消失,紫外線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