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1/2 頁)
由於這種奇特結構,電子星人先使用電,後發現火,而且由於不缺乏能源,文明發展速度極快,成為宇宙中最強大的勢力。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一編:生命與人(7-3)
第三節:外星人社會
單純從生物意義上描寫外星人,當然不是科幻作家的重點。描寫外星人社會,似乎更符合文藝作品的主流。
論及外星人社會,老舍的《貓城記》不可不提,那部佳作的核心便是塑造出一個貓人社會,以此影射當時的中國社會。貓人衰弱、自私,城市毫無規劃,人人服食&ldo;迷葉&rdo;,青少年只知道鬥老師,各種政治派別都依附於其它星球上來的人。
美國作家特里卡爾在科幻小說《變換者和三個朋友的波舞》中,描寫了一個面具籠罩下的外星人社會。在那裡,人人要戴面具生活。面具不僅是身份的象徵,而且是交流的方式。
在《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裡,威爾斯細緻地描寫了昆蟲狀態的外星人社會。在鴻篇巨製《沙丘》中,作者赫伯特以阿拉伯文化為素材,創造了一個植根於沙漠中的&ldo;亞拉基文明&rdo;。
當然,在太空劇式的科幻小說裡,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外星人社會。不過,它們多半隻是人類社會的擴充套件,沒有特色。故不在此介紹了。
第四節:&ldo;生命大同&rdo;思想
&ldo;會看門道的朋友,自然都看得出一點寓言的意味──時代在進步,人的眼界在拓寬,若干年前,張家村和李家村的結合,已經是十分嚴重的事,漸漸地楚國和趙國的結合,才會使人吃驚,再接下來,不同文化不同種的結合,也逐漸為人接受,時至今日,應該可以討論星際混血兒的心態了。&rdo;
這是倪匡寫在科幻小說《血統》前面的一段話,因為小說裡面一個重要的人物是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混血兒。在外星人題材中,生命大同思想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話。
超人、神明、魔鬼……這些都包含著種族間不平等的色彩。人類和外星人之間,一定要分出高下嗎?早在五十年代,這類&ldo;眾生平等&rdo;的外星人觀念便出現在西瑪克的《中繼站》裡。在那部小說中,銀河系裡大部分智慧生物已經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宇宙組織。人類屬於尚未開化的種類,一時半會還不能接他們加入銀河聯盟。這個聯盟便在美國的某處農村裡建立了中繼站,方便過往外星種族。一個地球農夫幸運地獲得了看守中繼站的任務。這個中繼站的長遠目的,正是引導人類進入&ldo;宇宙大同&rdo;的文明體系裡去。
到了科幻巨片《星球大戰》中,&ldo;宇宙大同&rdo;的觀念徹底建立了起來。五部&ldo;星戰&rdo;系列影片裡,出現了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外星人。他們和人類一樣,是銀河國家體系的一員。或者更準確的說,人類只是各種智慧生命中的一員。無論在銀河議會還是在傑迪武士會中,人類都混在各個智慧種族之間,沒有高下之分。電影裡人類角色之所以比較多,完全是為了拍攝上的便利。
美國素有文化融爐的稱號,一些科幻電影更把這個特點反映到人與外星人的交往中,把人類社會當成外星文化的融爐。科幻片《黑衣人》(back blacs)系列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影片裡,來自許多星球的外星人隱居在美國政府的保護下。政府專門安排&ldo;黑衣人&rdo;作為特殊的執法者,保護這些和平的移民。
與偏重特技效果的《黑衣人》相比,科幻電影《浴火重生》對文化融合的探討更深入一些。影片中,二十五萬外星奴隸乘一艘飛船偶然地降落在地球,最後被歸化為美國國民。五年後,他們已經融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