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除了兒童‐‐成人的互相轉化外,科幻中的兒童題材還有一個變種:孩子是正常的,但環境是異常的,&ldo;科幻&rdo;的。正常的種子被植於不正常的土壤裡,便可以生長出怪異的果實。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的短篇《生存實驗》,講的便是這麼個故事。在不知何時何地的背景裡,有一個巨大的人工生態圈,建築在一個透明玻璃幕罩下面。裡面有人造的山、湖泊、草原,雲和雨,無害的小野獸,等等。這個叫&ldo;天房&rdo;的生態圈裡生活著六十多個孩子。他們屬於人類各主要民族,在一個小時內相繼出生,但不知父母是誰。孩子們都由一個叫&ldo;若博媽媽&rdo;的機器人保姆撫養長大。&ldo;若博媽媽&rdo;使用生態圈裡的裝置,給他們提供一切飲食和醫療,傳授他們知識。並且告訴大家,他們是一項&ldo;生存實驗&rdo;的實驗品。一旦透過實驗,他們就可以回到遠在地球的父母身邊了。
生態圈外面是原始叢林,而且空氣稀薄。從孩子們五歲開始,&ldo;若博媽媽&rdo;便用&ldo;電鞭&rdo;驅使他們到外面去適應環境。每次時間逐漸延長。到他們十歲那年,更是驅趕他們到外面過夜。一共有五個孩子在野生環境裡死去,然而&ldo;若博媽媽&rdo;無動於衷。不到時間決不開門。孩子們懷著深仇大恨,用計將&ldo;若博媽媽&rdo;推入河中。
正在他們準備選舉自己的領袖,開始新生活時,&ldo;若博媽媽&rdo;將自己修復,壓制住孩子們的&ldo;叛亂&rdo;。向他們講解了真實的一切。原來,它和孩子們幾乎同時&ldo;出生&rdo;,完全憑程式和貯存的資料行事,根本不知道這個生態圈在何方,也不知道大家何以出現在此時此地的前因後果。它根據一些不全面的資訊判斷,這裡距地球足有上億光年,完全無法得到人類的幫助。而且,生態圈很快就要耗盡能量。為了孩子們的生存,不得不逼使他們適應殘酷的自然環境。
把孩子們放逐到弱肉強食的叢林環境中,劉慈欣的長篇《超新星紀元》堪稱此類題材集大成者:距地球僅八光年遠的一顆超新星大爆發。強烈的粒子流輻射破壞了人類的遺傳基因。世界上所有十三歲以上的人都將在半年後死去。文明只能由孩子們傳承下去。危機關頭,成人們組織孩子進行超強度的學習。他們必須放棄現有的教材,去學習運轉工廠、駕駛飛機輪船、管理城市、充任武裝力量,甚至領導國家。中國領導人用&ldo;模擬國家&rdo;的遊戲,從孩子們中間挑選出&ldo;華華&rdo;、&ldo;眼鏡&rdo;等人,作未來的國家領導。
悲哀和忙碌之後,十三歲以上的人集中到偏遠地區建立的&ldo;終聚地&rdo;,慢慢死去。公元結束,&ldo;超新星紀元&rdo;開始。各地都是火災、水災、毒氣洩露等事故。交通中斷,城市服務系統、衛生系統完全癱瘓。不過,孩子們經歷種種艱難,在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幫助下,竟然闖過了生存的第一關。
當生存問題解決後,孩子們認為,他們不應該繼承成人世界的種種法則,而要自己開闢新天地。這個新世界要以&ldo;玩&rdo;為主。他們把先進科技裝備用來玩耍。在廣闊土地上隨意遷移。在中國,由於僅剩下三億人口。土地空餘很多。長江以北的孩子都跑到了長江以南。許多城市完全荒廢,按照孩子們的想法,是讓大自然生態慢慢恢復,變成國家公園。
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才最好玩呢?打仗!於是,從美國開始,孩子們拖出成人留下的現代化武器,在大街小巷玩打仗,造成傷亡無數。最後,在孩子領袖參加的&ldo;聯合國大會&rdo;上,戰爭遊戲竟然得到了全世界兒童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