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2/2 頁)
霍英東祖籍廣東番禺,1923年出身於香港的一戶艇戶。艇戶又叫「柴蛋船」,這種住家小船,漂在水裡像根柴;打翻了像個雞蛋殼。
霍英東對父親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父親在大年正月,說要上岸看看世界。母親怕岸上人取笑丈夫,特意買了一雙新鞋叫丈夫換上。父親別彆扭扭穿布鞋上岸,脫掉鞋蹲板凳上吃河粉,吃完後下地走回家(船),母親指出他沒把鞋穿回來,可見艇戶沒有穿鞋的習慣。
7歲那年,一場颱風奪去霍英東兩個哥哥的生命。幾個月後,父親病逝。母親劉氏領著霍英東及他的兩個姐妹棄舟登陸,搬進灣仔水渠街的一間屋子。水渠街是香港的貧民窟,霍家所住的那幢唐樓只有200平方米,卻住了50個房客。劉氏靠承攬駁船卸煤生意,負擔一家人的生活。
劉氏是個堅強而有目光的女性,含辛茹苦以每月5元的「昂貴」學費,送兒子進名校皇仁書院念書。他與落難的世家公子何鴻是校友,何比霍高三級。太平洋戰爭爆發,霍英東的求學生涯被迫中斷。
日佔香港時期,霍英東做過苦力,打過工,隨母開小雜貨店。19歲那年與呂燕妮結婚。
戰後,霍母認為海上運輸大有可為,將雜貨店頂給他人,從事海上駁運生意。霍英東不願與「固執」的母親合夥做生意,他曾到太古洋行求職,錄取後竟又放棄。他認為打工永遠難以出頭。
有一次,霍英東發現政府的英文憲報刊登了一條拍賣戰時剩餘物資的訊息,他看中40臺機器,但缺乏購買資金。現實逼得他先出資100元競標,中標後不等付款的最後限期,倒賣給一個急需這批機器的商人,僅憑100元的本錢,竟賺得22萬元利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