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參觀央視(第1/2 頁)
第二天,郭愛華帶著王衛國來酒店接他們一行人前往參觀中央電視臺。
劉元昊對參觀央視還是很有興趣的,只是他這個香江無線電視臺董事局主席對於節目製作或者電視劇拍攝方面的專業知識用匱乏都不足以形容,完全就是一無所知。
幸好隨行的東方影業的攝影師和黃百鳴算得上專業對口,應該不至於出洋相,而且李敏宜混過電視臺,當過主持人,業務熟練,關鍵時刻也能頂上。
參觀的時候,央視這邊還安排了一位電視劇製片主任張建軍陪同。
不過在走馬觀花看了一陣後,劉元昊就開始有些提不起興趣了。
他雖然不懂專業,但也能看的出來這裡裝置的老舊。
這個時代的央視連《新聞聯播》片頭都不是彩色的,也沒有背景音樂,更不是現場直播,要等到96年才會開始直播,現在所有的節目都是錄播。
一路上見到的那些央視主持人,除了一個趙大爺他看著有點臉熟,其他一個都不認識,他熟悉的那一批主持人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玩泥巴呢。
張建軍一路陪同,不時給眾人介紹幾句,劉元昊跟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他能感覺出來郭愛華和張建軍兩人的不同,郭愛華在港澳辦工作,明顯眼界更寬。
而張建軍嘴上口號喊的很響,幾乎是下意識的反應,但他內心卻非常迷茫。
現在內地搞改革開放,追求發展經濟,追求出口創匯,但像他這樣的文化人對於拍電視劇要如何搞經濟,搞創匯可能心裡完全沒底,也不知道這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於是劉元昊開始有意識的引導,跟他講無線臺的廣告費有多少,影響力有多大,一年的利潤能達到多少港幣,聽的張建軍心癢癢的。
終於,張建軍忍不住問道:
“劉先生,你覺得我們央視電視劇部門跟發展經濟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電視劇雖然文化屬性很濃,但本質上仍然屬於商品的一種,版權是可以買賣交易的。電視劇產業也是經濟產業的一個分類,發展的好可以帶動成片的周邊產業,一樣可以出口創匯。
比如現在央視從國外引進電視劇,也是要給版權費的吧。
而國外拍電視劇,也需要周邊產業的支撐,這樣說你應該很容易就能理解吧。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有太多的題材可以拍成電影電視劇,這是獨屬於我們的瑰寶,只是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舉個例子,四大名著如果拍成電視劇,我認為完全是可以出口到海外創匯的,同時也是對我們中華文化的一種宣傳。
我這次來內地,有一個想法就是把三國赤壁之戰拍成電影,我們過幾天會去湘北赤壁古戰場,看看有沒有好的取景地。
你可能不知道,日本韓國那邊對我們三國的那段歷史非常推崇,拍好了在這兩個國家以及東南亞那邊不僅能做到文化傳播,還會有很高的票房收入。”
“不瞞您說,臺裡其實早就有拍四大名著的聲音,但現在經費太緊張了,一直沒能把這個事情定下來。”
劉元昊等的就是這個,笑著擺了擺手。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我提一個合拍的方案你彙報上去看看行不行。
我們從四大名著裡挑一部出來拍攝,我先給央視提供3000萬港幣的資金,央視拍好以後,內地的版權歸你們,海外的版權運營歸無線臺,相當於我先付3000萬港幣預定海外的版權。
我們可以考慮用這種方式先合作一次,如果順利,其餘幾部也可以隨之啟動,海外版權費我們可以到時候再談。”
張建軍和郭愛華聽了劉元昊的建議,都陷入了深思,應該是在思考這個提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