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投資與養老(第1/2 頁)
周迎春現在是真正的富婆,手裡的現金超過了一千兩百萬,而且每天都有一萬塊錢左右的進賬。
這事也不好瞞著別人,因為這次拆遷的人家多,你不說,別人說了,自家的親戚朋友同事從李家這邊沒得到訊息,但多的是渠道知道環宇這回賠付的金額。
禾城這幾年經濟是發展得很迅猛的,但除了那些老闆,一般的老百姓,手裡有個一二十萬已經算是比較多的了,李家超過一千萬,那就是富翁了。
關鍵是李家除了這賠付的錢之外,每天都有將近一萬的進賬,這可是活水,只要環宇還在,加上樊樓、李雪琴的小店、房租,每天都有進賬。
但現在大家都有了共識,“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手裡的錢,要想辦法錢生錢。
以前有錢了,第一件事,就是存銀行,保險,還有利息,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存銀行就是貶值,不划算。
但具體派什麼用場,又不知道了。
實際上就是不知道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去年,垃圾碼頭提前解約拿到賠付款後,李家人將手裡的錢進行了拆分,除了存銀行以外,還投資到姜文濤的房地產公司,還添置了大卡車,多餘的錢,大多數交給了費清勇,讓他幫著買店鋪。
交給二哥的這些錢,看起來是不少,但真正到買店鋪的時候,李家人發現現在這個世道,有錢人可真不少。
那些店鋪,地段好的、面積看得上的,還真貴,而且要買的人真不少。
到這個時候,李家人才發覺,當初買樊樓,真是撿了漏了,這再過一年,價錢已經是很嚇人了。
反過來說,李家現在手裡的錢,買一些小的店面還可以,真要買黃金地段幾開間的店鋪,那是競爭不過人家的。
好在李家主要是為了樊樓二號店三號店而來,飯店嘛,臨街最好,實在不行,稍微巷子裡往裡走幾步也行,只要菜品好、服務好,裝修有特色,慢慢就會有顧客的。
況且有樊樓一號店給打的廣告呢。
這麼放低要求,還真給費清勇找到一處地方,就在市裡,人民路上,離南門不遠,臨街,房子有個院子,能停車。
當然,市裡吃飯,很多人是坐公交車的,但也有人騎腳踏車來,現在還有個別的已經開車來了,這院子停車正好。
目前這就叫二號店,交給顧雲明夫妻倆在籌備。
二號店面積比較大,因為在市中心,價錢還很貴,這飯店盤下來,幾乎花光了李家的積蓄。
這回又到手一千多萬拆遷款,李浩宇的意思,讓費清勇繼續找店鋪,在城西靠近石路,城北靠近北寺塔再找兩家店,儘量不要租,自家買了再做生意,放心。
李浩宇這話一說,周迎春沒有立即答應,當然也沒有反對,而是說要想一想。
兩天以後,周迎春通知李家人晚上開會。
那天晚上,李家兩個孩子自己在房間裡學習,五個大人坐在餐廳裡開會。
周迎春拿出了幾個果盤,裡面空空如也。
看著四人驚奇的眼光,周迎春笑道:“這次託拆遷的福,手裡的錢超過了千萬,浩宇跟我說了,想再開樊樓三號店四號店,而且那些飯店要買不是租。
我這兩天想了想,有點擔心,今天我們一家坐下來商量一下,這一千多萬怎麼處理?”
李父道:“租倉庫的錢已經付掉了吧?那麼接下來新建環宇買地、造房子的錢得留好。”
李雪琴點頭笑道:“這是最需要留的,我們現在最主要就是靠環宇的收入在過日子,別的都可以放一放,環宇一定要造。而且啊,我覺得買地的話,要儘量多買,說不定兩年以後還要拆遷呢。
你們沒發現,我家就是靠兩次拆遷才發起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