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新環宇(大結局)(第1/2 頁)
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往前。
李家的廢品事業,隨著禾城經濟的飛速發展,業務年年創新高,真正是垃圾堆裡撿出了金元寶。
有錢以後,周迎春捧著一貫“錢放銀行就是虧本”的原則,一部分給二哥,讓他幫忙置房產,一方面是支援自家二哥二嫂的事業,反正就當是放在另一個籃子裡的雞蛋了。
哪知道比禾城經濟發展更快的是房價的飆升,從幾千到幾萬,好的樓盤,快要破十萬了。
這裡要提一下李家早前在市裡買的兩處房子,一是李宅,拆遷了,李家選擇了回遷,拿到了三套同一地段的房子。
現在李家還是住在那裡,菜場、醫院都很近,已經住習慣了,鄰居也都熟識了,捨不得搬走。
當然,最主要還是兩個孩子都在市裡讀書,自己騎個腳踏車,上下學方便。
只是有一點不方便,禾城老街道,路實在太窄,開車進出很是考驗車技。
這幾年,附近的雙塔、平江路,都成了網紅打卡地,節假日那是人山人海,汽車根本沒辦法進出。
所以現在周迎春夫婦,平時進出都電瓶車。
還有一處房子就是二哥初次投身房地產業,幫李家買的那棟二層小樓,在拙政園附近。買了後李家一直租給人家開私房菜館的。
後來也拆遷了,附近一大塊地成了一個別墅區,請了港城女星,出生禾城的劉美女做代言人,那房價嚇死人。
李家屬於膽大的,也在那裡要了一套,一直空關著,用李母的話說是“張灰塵”。
李家收入的第二塊就是投入餐飲,由於樊樓一二號店的成功,給李浩宇提供了莫大的勇氣,又連續開了三號四號五號店。
最近園區開發陽澄湖,除了造了重元寺,引進了華誼兄弟主題公園,還在陽澄半島要建度假別墅,李家榮幸地被政府選中,四星級酒樓拔地而起。
當然,因為離市區有段距離,住宿收入不是很理想,但餐飲卻是做的相當好,除了婚宴和百日、週歲宴外,以陽澄湖特產為特色的餐飲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的到來,特別是金秋季節,那是吃陽澄湖大閘蟹最好的時候,酒店裡人來客往,熱鬧非凡。
李家的兩個孩子,兒子嘉澤,小學免試進入禾城中學,高中直升還在本校偉長班。
那個班級在高二會考後,一大半的雪生都選擇了出國,周迎春夫婦心裡有點拿不定主意,打電話給表哥姜文濤,他早幾年已經全家移民去加拿大了。
表哥建議孩子出國,但嘉澤不同意,一心高考,以禾城理科狀元進入浙江大學。
為什麼不去北大清華,禾城人,喜歡江南山水,一直覺得西湖和太湖是姐妹湖,禾城沒有超一流大學,浙大也不錯。
而且,自己舅舅舅媽都在杭城,外公外婆也在,現在從禾城去杭城,高速公路兩個小時就到,很方便。
兒子不肯出國,女兒悅悅倒出國了。她現在在新加坡打乒乓球,很是獨立,周迎春夫婦每年要抽時間去看她。
因為禾城與新加坡本來就有合作,到了那邊,周迎春倒是感覺挺適應,已經在那邊幫女兒買了房子,用周迎春的話說就是隨便她造吧。
李父李母和李雪琴在家裡養老,就住在雙塔這邊,已經是老禾城人了,也許哪天你來禾城旅遊,在平江路、雙塔這些網紅景點,看到一輛輪椅,邊上兩位老人,那這三位就是她們。
(2024下半年,實在是個多事之秋。親愛的姐姐在抗癌六年後還是離開了我們。作為親人,眼看著她一天比一天衰弱,一個人在苦苦掙扎,但我們卻無能為力。
走前三天,看她喘不上氣、說不出話,心疼她求死不能,除了陪伴啥都做不了,那種無力、心痛,無法用語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