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上工去(第2/2 頁)
當然,這也跟這個地段的特殊性有關,這條街有點像一個桶,從西往東,最東面是禾城大學,這條路屬於斷頭路,禾城大學在桶的最底部,往西才有其它學校、醫院、居民區。
而望星橋在桶的偏底部,也就是說,平時這裡路過的人也不是特別多,除了那些大學生。
大學生四年換一批,附近的居民老早就習慣了垃圾碼頭的氣味,投訴的基本沒有。
而且,馮金根也是挺注意的,每天清理垃圾後,都是要衝洗垃圾房的,反正河就在房子邊,用水不要太方便哦。
因此,即使夏天,蒼蠅蚊子也不算多,就這麼地一直生存了下來。
垃圾碼頭的三間房子是街道給的,這個也在承包費用裡。
最西面一間,就是街道上環衛隊伍,把垃圾運過來,然後由三位男人進行初步分類清理,一個操作機器,一個看有沒有值錢的,沒有的就給歸到馬上要運走的垃圾堆裡,有發現的,馬上用耙子劃拉回來。
還有一位就把耙拉來的可以賣錢的裝筐裡,這個框可比周迎春賣白果的框大多了,所以這活基本上就是男人幹。
裝在框裡後,就把框搬到隔壁一間,這裡就是五個女人工作的地方。
她們圍成一個圓,圓心是剛才搬來的籮筐,往外發散開就是五個女人,她們的腳邊,一人一個臉盆、裡面有水,一人一把小掃帚,一人一塊抹布;再外面就是各種籮筐,上面用黑色的油漆寫著:衣服、布料、肥皂、紙張、報紙、紙板、銅絲、鐵、鋼材……滿滿當當十幾個。
五個人的工作就是將這框裡的東西清理乾淨,並且分類擺放在不同的框裡。
這些東西別看髒兮兮臭烘烘的,但都是錢啊。
11個人裡,三個男的,五個女的就幹這些活,還有三位,老闆夫妻,老闆娘主要負責一日三餐,有時間或廢品實在多的時候,就來幫忙,但大家希望她不要來,為什麼,擔心手髒,燒的飯臭。
老闆基本不上垃圾場來,他有他的應酬。
還有一個人就是周迎春的大姨夫,他的任務就是騎著三輪車,將整理出來的廢品,拉到專門放置的倉庫。
倉庫不在這裡,東面大學裡,學校給了兩間倉庫,專門用於放這些廢品。
當然,滿一定數量後,大姨夫會在老闆的授意下,聯絡廢品收購站,請人家來收廢品,這個時候老闆基本到場。
之所以大姨夫幹這活,是因為他家以前條件屬於好的,他上過幾年私塾,識字,其它幾對夫妻沒有讀過書,最多上過掃盲班,現在也基本還給老師了。
這事非大姨夫莫屬。
垃圾碼頭還有一間,是當倉庫的,那些籮筐、板凳之類的,也有不少,初步分類的機器也要每天清潔保養。如果下雨天,大姨夫騎的三輪車也要停在倉庫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