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利用(第1/1 頁)
人性貪婪,欲無止境。
八十年前,穀雨季節,禹聖逝去。
相傳,當晚夜空中有彗星劃過,夜空尤如白晝。
相傳,當晚整個聖城盡皆縞素,嬰兒自啼,雞犬無辜鳴吠,整個九州為禹聖祈福者不知凡幾。
相傳,第二天,其餘八州州牧聞此訊息之後,徹夜賓士,於次日便到達豫州,
相傳,此後整個豫州穀雨綿延十餘日,當年糧食營收較之往年多二成有餘。
相傳,便是自此之後,神州的和睦不在,九州開始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當然,這些只有少數人能夠看得清楚。
半月之後,大夏新主登基,卻不再以聖自居,後任君主亦稱王。
新王登基,八位大將之間縱有遠近嫌隙,但念及昔日情分及禹聖教誨,大夏王朝依舊固若金湯。
二代,在父輩的撮合下,不斷聯姻,遠近親疏也愈發凸顯。但礙於父輩的誓約,但大夏王朝的基建卻已鬆動。
冀、雍、涼、荊四州毗鄰外族異域,可以透過不斷外擴滿足自己的野心,轉移矛盾。
但是,毗鄰海域的兗、青、徐,無法轉移日益增生的矛盾,摩擦異變漸生。
二代尚且勉強,三代呢?
最終,在矛盾、摩擦的不斷激化下,九州內戰爆發。
起初是青、徐二州之間的大戰,包括豫州在內的夏王同其他州牧紛紛進行調節。
然而,調解無效,卻反而使得矛盾愈發激化、戰鬥規模不斷擴大,其它州紛紛入局。
聖城夏王宮閣離之變使得禹聖一脈遭遇滅頂之災,使得本就無力掌控天下的豫州亦是陷入動亂之中。
三十八年之前,九州已經無一能夠置身事外,盡皆陷入戰爭的泥沼,硝煙再度瀰漫整個神州。
祖輩的誓約被撕毀,九州州牧引賢聚能,招兵買馬,大肆鑄造兵器鎧甲,趨同伐異,紛爭不斷。
神州之地再度變得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日月暗淡,刀槍劍戟寒冷刺骨,戰火硝煙醒目刺鼻。
直到十二年前,晉、趙、齊三國的相繼建立與其主宰的相繼稱王,神州格局方才相對穩定下來。
司馬家族佔據青、兗、冀、雍、豫五州,建立晉國
南宮家族佔據梁州以及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建立趙國
姒家佔據徐、揚二州以及荊州的其餘地區,建立齊國。
至於荊州北界,為三家接鄰之地,隨時可能為戰爭的爆發點。
晉國勢力最為強大,趙、齊二國相對弱小,但勝在互為犄角,可相互為援。
趙、齊二國實力之和大於晉國,卻是同床異夢、各有心思,三國由此形成了微妙的平衡,戰爭也稍作停歇。
儘管如此,三國之間十餘年來仍是相互提防,摩擦不斷,駐重兵把守險要關隘。
明面上,三國努力休養生息,發展自我,招納賢能,改善吏治,安撫百姓,恢復生產。
暗地裡,卻是在強兵儲糧,修葺關隘,拔高城牆,大肆發展間諜刺客,收買滲透異國官吏。
平衡終究有被打破的那一天,唯有力量才能令人放心,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屹立不倒,成為最後的贏家,並且,存活到最後。
終於,伴隨著裂啟計劃的破產,如一聲驚雷誓要撕裂大地,神州十餘年的平衡與安穩就此被打破。
九州的暗流加速湧動,新一輪角逐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