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裂啟(第1/2 頁)
齊王宮一處偏殿裡,有三個人正在議事。
三個人分別是齊景王、嚴隱、劉棠,掌握著齊國的巔峰權力。
齊景王聽劉棠說過關於譚正和玄皋的思想,當即面向嚴隱說道:“嚴先生,那小子的想法對策與你一致啊。對這二人,你怎麼看?”
“我手中有關於譚正的資料,博學百家學說,確為大才,卻為晉、趙所拒,屬實可笑,以我建議,可直任副相一級官職。”
“至於那叫玄皋的小子,鋒芒畢露,還需要些磨練,不過數年,其才智將不下於我。”
聽到這句話,齊景王和劉棠的心瞬間緊繃了起來,天下如此年紀的青年,能得嚴隱如此評價者,加之玄皋,不過三人而已!
“還有,一定要提防其被晉、趙二國的人接觸、刺殺或者是拉攏。現在,就讓他先到丞相府上做一名丞相史吧。”
丞相府有吏員三百六十二人,其中設丞相史二十人,少史八十人,屬百人,屬史一百六十二人。
丞相史多為原兩千石大員因罪被貶者擔任,秩四百石,初佐丞相掌監察地方,後協助丞相處理具體事務,無定員,位在司直、長史下。
對於齊景王對嚴隱的稱呼以及嚴隱的態度,劉棠已經習以為常、處變不驚。
齊景王問道:“丞相史的位置是不是低了,玄皋年輕氣盛,怕是不服啊。”
嚴隱肯定到:“他回去赴任的。如此年紀,能擔任此等要職,已經算是滔天恩祿了。也算是對他心性的考驗。”
“我會親自去見他一面。”最後,嚴隱還是加了一句,使得齊景王和劉棠徹底放下心。
劉棠問道:“那麼,裂啟計劃……”
“戰!只有此次據退晉國,才能促使其內亂的發生,我齊國才有建立霸業的機會!”
齊景王早就想要與晉國一戰,滿懷建大一統王朝之不世功勳的雄心,說到:“既然如此,那便讓查愛卿開始籌備、運輸戰略物資,並隨時準備將徐、荊二州之民向揚州遷徙。”
接下來幾天,一道道細緻入微、調兵遣將的王旨開始以王城為中心,向齊國四面八方分散而去。
齊國各方雷動,開始備戰!
……
酒飽飯足之後,玄皋、譚正、荀夫子三人就各自回去休息。
玄皋正欲洗澡就寢,門外一隊士兵駕著馬車趕至門外,只言奉命接玄皋公子前去議事。至於玄皋等人的問題,士兵並未回答。
見士兵的態度不容拒絕,玄皋只好隨同前往。
第二日,王上詔令就分別由內侍下發到玄皋、譚正的住處。
封譚正為上大夫,享貴族食祿,任國子監祭酒,秩兩千石。
封玄皋為丞相史,輔佐丞相治天下事,秩四百石。
二人皆可擇日赴任。
國子監與稷下學宮相似,皆為研究學術之地。
二者卻又有本質的不同,相比之下,稷下學宮學術氛圍更為濃烈,其中學士多為平寒出身,卻可自由言論、隨意奔走九州各地。
而國子監的學子多為做官,其中王公貴胄的後代子嗣佔比相當大,隸屬國家部門,學子的行為言論也多受規範轄制。
玄皋要去相府任職,就託譚正將劉轍和鄧檢送進了稷下學宮,向列位賢達學習兵法謀略、兵戈劍技。至於玄奇,則是負責打理家務。
……
兩日後,玄皋在荀夫子的推薦下認識了墨俠毛竹。
毛竹出身佃戶之家,經歷過地主的剝削欺壓,其父母晝耕夜織,卻仍是時不時的缺頓少糧、忍飢挨餓。
毛竹父母過世之時,毛竹被師父徐白收為弟子。毛竹勤習徐白刀術,十餘年修煉,其刀術比之徐白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