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快的一方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和優勢。日本戰列艦終於在22公里的距離上,開始掉頭轉向,亮出了更多的炮位,準備對大明帝國的戰列艦展開更加兇猛的還擊了。
受戰列艦設計的影響,除了少數設計獨特的戰艦之外,大部分戰列艦對著敵人衝擊的時候,是無法發揮全部火力的,因為尾部和中部的炮位,在正面對敵的時候會沒有角度無法開火的。所以在海戰之中,率先搶佔到t字頭位的一方,是會佔據優勢的。
日本海軍畢竟不是傻子,東鄉貴一也是有名的日本海軍老將了。他當然不會和劣勢的大明海軍戰艦硬碰硬,而是玩起了以多欺少的戰術來:他狡猾的依仗著航速優勢還有數量優勢,在這一次轉向之中,直接將自己的艦隊分成了左右兩支分艦隊,試圖分散越來越準的大明戰列艦炮火。
29復仇
日本和中國不同,它是一個島國。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孤懸海外,擁有無可比擬的地理優勢。任何一個大陸國家想要建設自己的國防,都需要將主要的投入放在陸軍建設上,但是如果這個國家又臨海,那麼有限的軍費就又要分給海軍。
而日本這樣的國家卻不同,它可以將自己有限的軍費幾乎全部都投入到海軍上,因為敵人的海軍只要無法擊敗這支海軍,那麼就永遠都不可能真正威脅到它的本土。
所以,日本對自己的海軍建設是傾其所有的,砸鍋賣鐵也在大明王朝的巨大壓力下,建設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日本上下對這支海軍艦隊的重視程度,比起擁有南海北海太平洋三支艦隊的大明來,猶有過之。
這支規模雖然不如大明水師,卻竭盡所能訓練出來的艦隊,寄託著日本的全部希望。所以當這支艦隊真正出海與大明帝國的北海水師戰艦開戰的時候,如同幼師一般露出了自己猙獰的爪牙。
大明武夷山號戰列艦的運氣非常不錯,它第二次試探攻擊就差一點選中日軍旗艦長門號。不過長門號戰列艦的航速要比大明水師估計的高的多,所以第三輪齊射的時候,因為日本海軍艦隊突然的轉向,武夷山號戰列艦並沒有順利的擊中日本艦隊。
“司令……日本艦隊一分為二,向我兩翼迂迴過來了。”一名軍官彙報了越來越不利的戰況,對方顯然要發揮數量上的優勢了,而且航速方面,他們也沒有擺脫對手的本錢。事實上在率先開火幾次都沒有命中對手的情況下,戰場上的勝負已經分曉了。
“哈!如果敵人的指揮官沒有分兵,那才真是腦子壞掉了。如果我是對方艦隊的指揮官,也會這麼做,以求分散我的火力……”陸崇文冷笑了一聲之後,下達了應對的命令:“命令,向南轉向,最大航速……逐漸逼近敵方艦隊旗艦,所有炮火瞄準敵方旗艦開火!”
日本艦隊採用的戰術就是兩翼包抄,利用大明帝國戰艦航速慢的劣勢,包圍並且分散這艘戰艦的火力,以求達到最大程度利用己方火力優勢的目的。而大明戰艦的應對措施有點兒像是鬥毆打架——被對方圍住之後,不管其餘盯著對方領頭的人打。
海戰集中火力轟擊對方旗艦是非常常規的戰術,因為如果擊中對方旗艦會造成指揮混亂,打擊對方計程車氣。日本戰艦此時也沒有更多的選擇,他們面前並沒有第二個目標可供選擇,興凱湖號在這種級別的戰鬥中,確實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轟!”日本戰列艦扶桑號終於在這場戰鬥中打出了自己射擊的第一炮。它因為航速較慢一直跟在長門號戰列艦後面,沒有能夠獲得很好的射擊角度,所以長門號戰列艦開火的時候,它只能等待,等待著轉向之後獲得開火的機會。
現在日本戰列艦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算是體現出來了,8門主炮交替開火,落在武夷山號戰列艦附近的炮彈激起的水柱,逐漸開始多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