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頁(第1/2 頁)
宣寧侯府立起來了,臣工們都期待著東君能儘快搬進去,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和陛下拉開距離了,然後兩個人一個娶媳婦一個聘皇后,這樣大家都好了。
然而這種希冀在看見微服出宮的陛下和東君一起進了宣寧侯府的大門後,終於徹底破碎了,他們再也不能採取迂迴委婉的對策了,必須先下手為強,將嚴重的事態搬到檯面上,諫言這兩個人回頭是岸。
一時間,長寧大長公主府、清和長公主府和其他一眾宗親們的府邸,再加上鍾平侯府、漓山露園……總之凡是能在陛下和東君面前說上話的親屬長輩這裡,全都門庭若市,甚至還有人傳信給東都境主葉見微,請他們去勸勸兩個人。
但皆無功而返。
最後無法,宣政殿上,終於有人直接問了出來,陛下究竟是何打算。
凌燁並未回答,而是點了禮部尚書的名字,命其回去好好擬一擬,立大乘境為後該如何行典儀。
滿朝譁然。
雖然百官們都有過此種猜測,但真到這時候,還是齊齊炸開了鍋。
可皇帝並不是在與他們商量,「眾卿若想說話,那就議一下東海戰事和太子三師、三孤的人選,否則便不必向朕開口了。」
一眾古板固執的臣子當即長跪直諫,但從頭跪到尾,直至散朝,皇帝都沒有回應,甚至還宣了天子影衛在旁看著,免得有人想不開了要撞柱,濺得一殿血難看,影衛還叫來了太醫在外候著,暈了就抬下去。
「朕意已決無可改。」
於這些臣子,偏那人是東君、是大乘境,「佞幸」二字如何與其沾邊,不說旁的,光是去年敬王謀反、今年東海外戰,東君屢屢在關鍵之時出手,穩了多少次戰局,罵都想不到點。
最後沒辦法,好不容易等到東君出宮,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這些臣子當即派了幾個博聞強識的老學究做代表,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好言相勸。
為首的大人姓崔,是老臣了,雖為人古板但一向赤膽忠心,楚珩待他有幾分尊重,聽他引經據典的一通話說完,能勸的無外乎就是「以子嗣為重」,楚珩便道:「國本已定。大人若有心,不妨為太子教導之事建言獻策,我也好帶回去,和陛下商量一二。太子聰慧,也該選幾個伴讀了,早就聽說崔大人的長孫伶俐端正,頗有令名,屆時可帶進宮來看看,若是合太子眼緣,也是場造化。」
崔大人聞言嘆了口氣,懇切道:「雖說有太祖皇后之例,大胤的皇后不拘內廷,臨朝言政、閱武校軍無所不可。但依您的本事,建功立業、封侯授公並非難事,您明明在外就可以萬人之上了,為何還非想去當皇后呢?」
「不是我非想當皇后。」楚珩說。
崔大人登時一喜,白眉還沒揚起來,卻聽他又道——
「誰讓他偏是皇帝呢。」
在天下人面前跟皇帝並肩而立、堂堂正正地接受祝福的,只有皇后啊。
「我心匪石不可轉。」
……
大臣們諫了幾番、勸了幾輪全無作用,愁眉苦臉了一個月——連長寧大長公主都被他們擾煩了,乾脆閉門謝客——最後終於都認清這事改不了了,還是把目光轉到太子教導之事上吧。
十月,軍中接連傳來好訊息。
先是犯境朔州的北狄十三部大舉退兵,縮回內陸草原,甚至北狄在虞疆北部佔領的地盤,也被大胤靖慶兩州軍馬和朔州鐵騎配合拿去半塊。
再之後,是東海戰事大獲全勝,奪回了白沙渚以北的大胤海域,甚至往外拓土二十里。
冬月初三,朝廷收到了南洋澤國的正式降書。
這夜,帝都上空煙火齊鳴,大片絢爛的煙花在皇城外烈烈綻放,半個夜幕都是流光溢彩的綺麗顏色。
時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