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官宦人家的體面(第1/3 頁)
作者有話要說:誰也不黑是真的,但也不會人人都是真善美哦
不必賈敏回答,只看她的表情,寧安華就知道了答案。
這是賈敏自己的主意,林如海並不知道。
她想了想,起身說:“嫂子,我一個女兒家,父母皆喪,餘下無親無故,婚姻大事自然是由表哥和嫂子做主。可嫂子今兒提了這話,我且當嫂子是媒人。請恕我無禮了,我問一句:世上哪有婚事先知曉女方,再問男方的理呢?”
看賈敏怔了,面上有愧悔之色,她又笑道:“我信嫂子因是愛我、信我才說這話。可表哥若無意另娶,嫂子豈非失信於我?我便是害嫂子無信的罪人了。再者,嫂子現在說喪氣話,其實病勢未必不能挽回。表哥此回出去,若能尋得一位好大夫,治好了嫂子,或是等春暖花開的時候,嫂子的病好了,再想起今日,豈不尷尬?到那時候,嫂子可別不敢見我。”
聽她話音並非堅拒,賈敏心中又喜又酸又覺苦澀。可聽到最末,她感動好笑之餘,卻更加堅定了主意。
若寧妹妹一聽她的話就勃然變色或是堅決不肯,她反而不敢信她,會疑她平日與如海避嫌,其實是早有私情。
可若她十分情願,她也要懷疑自己是看錯了人。
賈敏慢慢躺了回去,笑道:“就當我是病糊塗了罷。冒犯了妹妹,妹妹別怪我。”
寧安華也一笑,出了門:“我只當嫂子什麼都沒說過。賬冊我拿走了,嫂子好好養著。我還等著嫂子好了,過年給我發壓歲錢呢。”
今日寧安華從正院出來的時辰是平日她過來的時辰。
雖說她與林如海是表哥表妹,畢竟不是嫡親的,又非同姓,她又正當婚嫁之齡,為防閒言碎語,除非必要,她不會和林如海見面,更別提單獨相見了。
每日見賈敏,她也必是等林如海去了前衙才會過來。
她這樣謹慎小心,當然不是因為認同這時代的價值觀,而是因為要博取林家上下的好感,把這個靠山再敲得牢固些。
但她著意避嫌,遠著林如海,似乎奇妙地起了反向效果。
巡鹽御史府衙“後寢”的部分有三處正經院落。正中是賈敏所住正院,是個兩進的院子,後院一排後罩房住著林如海的姨娘們。
出了正院向西,是個只有約兩所院落大小的小花園。花園向北盡頭是廚房和幾間庫房。花園向西是一所小院,目今住著賈先生。
寧安碩和林黛玉每日上學讀書就在此處。
學堂院門外,南北夾道以南有幾間倒座房,是做粗活兼守夜看門的婆子們的住處。
而寧安華出了正院門,沿著夾道往東行,不到十丈便是小小半個大門。
門口牆根下,一個婆子坐在一個小杌子上,手裡拿著鞋底,見了她回來,忙把鞋底放下站起來,笑說:“大姑娘回來了?二姑娘已經吃了飯了,檀袖姑娘正教二姑娘唸書呢。”
寧安華停下腳步:“李嬤嬤,這麼冷的天,別在外頭守著了,快進去罷。”
李婆子比著手把寧安華往裡送,笑道:“大姑娘快別掛心我們了,我們幾個輪流在外頭守著,半個時辰就換人,回屋就有熱茶熱水,凍不著的。一會兒各處的人來回話,若外頭一個人都沒有也太不像樣,倒委屈了姑娘。”
哪怕老爺太太都沒了,寧安華身邊的這些婆子丫鬟,和外頭的十來個寧府舊日的男僕、小廝們,都在努力撐住寧安華和寧安碩、寧安青作為官宦人家姑娘公子的體面。
寧安華不想打破身邊人因此凝聚出來的團結和積極的態度。
她不再勸,看了一眼李婆子發紅的指關節,問:“不是有手爐,怎麼不拿出來用?”
李婆子嘿嘿笑著,沒答話。
寧安華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