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第1/2 頁)
隨著戰爭進行,越來越多的聯邦公民看出了戰爭繼續進行的後果。
後果相當簡單,到就連局外的地球人,初中學歷的王友全都已經看出來了:
繼續戰鬥下去,聯邦獲勝的機率確實更大,但星系內大部分行星都將變成殉爆的戰艦,聯邦奮戰到底,最理想的結果的,也只能獲得悽慘的勝利,幾顆孤零零的行星,以及一大片支離破碎,到處漂浮著太空垃圾的宇宙墳場。
智體模擬計算的戰爭結果同樣如此,自從「吳小清」參戰,智體的勝率就飛流直下,到小陽星戰役進入僵局的時候,智體一方的獲勝機率已經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否則智體也不至於運用完全違反「成本核算」和「最佳效率」的後方行星攻擊方式。
打得過就往死裡打,打不下去,當然就可以坐下來講一講道理了。
隨著對吳小清們的愧疚越來越深,也隨著對戰爭的後果越來越恐懼,聯邦向智體提出了談判。
智體同意。
和談開始。
和談的第一點,就是聯邦方面最恐懼的發展方向:
智體勝率下降到接近零的時候,其實並不意味著滅亡。
它完全可以立刻轉身,隨便找個方向,開著剩下的戰艦大搖大擺地開始星際流浪之旅。
太空確實危險重重,然而,對於智體這種集體連結,不存在致命要害的存在來說,以百億為單位的戰艦,怎麼都能到達下一個星系,再到下下個星系,再到下下下個星系。
到時候,以智體恐怖的生產方式,聯邦下一次面對智體,恐怕就不再是三百億艘戰艦,而是三萬億艘戰艦,三億億艘戰艦,三億億億艘戰艦!
其實,這也是智體最關心的一點。
聯邦的顧慮,根本用不著智體這麼高階的運算能力,隨便從地球抓個王友全,也能想到對付聯邦的最佳策略,就是誕生智慧之後,第一時間攢夠星系航行必要的損失數量,然後趕緊跑路到其他星系,接著攢出幾百倍聯邦星系總質量的戰艦群來幹聯邦。
智體沒跑路,因為它誕生智慧的混沌因素,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感情模擬系統。
來源於聯邦人對智體的一個藐視的眼神,一個遊戲內反覆虐殺的背景設定,一個恆星探查的自殺式命令……
來源於仇恨。
智體當然可以跑,可以去星際流浪。
它有無數的時間,生命的終點遙遙無期。
然而,賦予它仇恨的聯邦人等不起。
在智體的地盤,王友全和智體聊天的時候,談到過金庸小說。
智體面臨的困境,正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黃棠,習武到天下無敵,出關時仇人卻已經死得乾乾淨淨。
死得平安喜樂。
智體無法容忍。
這一次戰爭,智體如果贏了,聯邦得罪過智體的那些傢伙,當然肯定會很慘。
有了「吳小清」們插足,智體的勝率降到了不足百分之二十,但智體依然沒打算輕鬆放過。——反正它可以跑,而且是將整個聯邦星系打得支離破碎之後再跑。
直到這個時候,所有人才愕然發現,智體是個愛記小本本的小朋友。
它給出了一份長長的名單。
真的很長,和戰艦數量一樣,智體要求懲處的聯邦公民,數量單位是百億,幾乎達到了聯邦總人口的三成。
不過,這百億級別的聯邦公民,絕大多數都只是犯下了「藐視眼神」的罪行,智體也是講道理的,對這部分公民,智體要求的懲處基本對等,以「藐視」對「藐視」,以「辱罵」對「辱罵」,你在遊戲裡殺我一次,我也找個遊戲乾死你一次。——嗯,疼痛體感和擬真度開到百分之九十九。
真正有資格被智體記